VR公司“自杀式”营销背后,国内消费VR大幕将启
文/VR陀螺 Pancake
为了撬动消费端,VR 厂商的砸钱大战,已拉开序幕。 2021 年掀起元宇宙的风口,促使字节、腾讯、中兴、网鱼网咖等新玩家纷纷入局, 冷清的 VR 市场也从去年开始再次热闹了起来。 为抢占先机,争夺市场,VR 头显半价购买、0 元免费送逐渐开始成为行业标签,国内 VR 厂商营销进入白热化阶段。 日前,陀螺君一篇《字节收购 Pico 之后......》引发不少业内人士的对于 C 端市场的积极关注。今天,我们打开格局,来进一步对比看看国内三大 VR 厂商的市场布局与战略。
VR 厂商的砸钱“营销”PK
一、Pico 的线上营销与线下裂变玩法
早前,陀螺君在《字节收购 Pico 之后......》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 Pico 依托字节,在从品宣造势、销售布局到内容生态正在疯狂扩张着。 作为前文的补充,Pico 在线上宣传并不仅限于抖音,最近 Pico 的VR产品在各种电视综艺上也频频现身,如王牌对王牌第七季、芒果台的春晚等,而且还上线了与《一人之下》动漫 IP 进行联名的 Neo 3,甚至在某些海外 VR 网站也可以看到 Pico 的身影,它的营销阵容远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要更大。
除了线上营销,VR 陀螺近日发现 Pico 的线下点也在迅速铺开,在山姆、万达、线下商超诸多地方都已经投下了“自助 VR 机”和体验点。 据 VR 陀螺了解,Pico 的自助 VR 机与自动贩卖机类似,是一个占地不到一平米的微型体验形式。头显采用 Pico Neo3,不过线下版本更改了头显的头戴,类似早期“IDEALENS”设备的佩戴方式,可以完全夹住后脑勺,在激烈运动下也不会滑落,不过体积看起来比较“夸张”。
这种佩戴方式可以有效将重量平衡到额头和脑后,从而减轻对面部的压迫。为了长时间续航,头显和手柄都直接接入了电源,所以在体验的过程中头显和手柄都是有线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长时间不断电,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自由度。 头显置于自助机顶端,当完成支付流程后头显将自动落下,体验完成后自动升上。
目前 Pico 线下可体验多款游戏,并且线下体验点与小程序打通,在小程序上可以查看到所有体验点的位置信息,以及玩家排名情况,同时还能在线上商店购买设备、查看游戏应用排行、个人中心、客服等模块,可谓是一站式营销服务。
图源:网络
从小程序来看,目前 Pico 铺设的线下渠道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长沙、成都、重庆诸多省会城市,并且渠道分为自营店、自助机、经销商、运营商四种,在这些渠道可以进行体验或购买 VR 设备。 据 VR 陀螺不完全统计,目前 Pico 共一家自营店(北京), 192 家线下经销商,50 个自助机点,大部分渠道商的主要营业时间集中在 10:00-21:30。
图源:网络
在线下自助机的营销方式上,Pico 采用了免费体验+裂变营销,即使用小程序注册 Pico 会员账号后,通过微信关注 Pico 官方微信公众号、邀请好友都可以获得免费体验次数,并且次数可叠加,也就是说邀请的新用户越多,自身的免费体验次数也就越多。 Pico 在培养新用户的同时,通过邀请朋友形式的裂变玩法,让其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与私域流量转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Pico VR 现公众号活跃粉丝预估数为 6.19万(实际更多),后续 VR 陀螺还将持续跟进。 另外,VR 陀螺获悉 Pico 正在广泛面向社会招商,扩张线下加盟店铺,以低门槛加入元宇宙,抖音流量支持,样机免费送,首提 20 台即可开店等文案吸引自由职业人士、小微创业者。
图源:网络
二、NOLO:B+C,双管齐下
在 Pico 大肆扩张的同时,国内其他 VR 厂商也并未袖手旁观,任由其壮大、独占市场。去年, 从 VR 交互套件转型终端厂商的 NOLO 也在紧密锣鼓的打造其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C 端直营市场方面,NOLO 去年主推的 NOLO Sonic 正凭借低价、宽频振动马达、4K 高清等产品卖点吸引着用户。并且在营销活动方面,NOLO 也启动了“视频打卡,返半价”活动。 根据官方介绍显示,用户在购买 NOLO Sonic 之后,连续 9 周完成视频打卡,即可返还 50% 购机款。这样的补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不少羊毛党。 截止 3 月 9 日撰稿前,根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NOLO Sonic 近 7 日卖出产品数量为 149 台,累计售出数量为 1.8 万台。
图源:网络
B 端市场方面, NOLO 正在积极利用它的股东资源。 在去年蔚来举办的 NIO Day 2021 活动上, 蔚来宣布与 NOLO 的合作,以“汽车配件”的形式,将 VR 带到消费者手中。 虽然暂不清楚 VR 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但可以明确的是凭借蔚来新能源汽车的热度,NOLO 踏上了跨界的风潮,在销售渠道上,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另外,NOLO 还在与其大股东中国移动合作,去年发布了国内首款 GSXR 标准“云 VR”一体机 CM1 6DoF VR。NOLO 企图用中国数以万计的电信营业厅来帮助 NOLO 打开消费级 VR 市场。
图源:网络
三、奇遇 VR,开始 0 元售!
你返半价,我不要钱!在营销策略上,可以说一家比一家狠。 上月,梦想绽放宣布推出奇遇 Dream 尊享版新品,首发价 2699,3 月 4 日正式开售。并且同步推出了“300 天运动打卡返全部购机款”活动。也就是说,300天打卡 VR 免费拿。 砸钱让利效果十分显著,截止 3 月 3 日 22:00,奇遇 Dream 尊享版在京东的预约人数超过了 7.5 万。不过在开售当天,原本陀螺君也想薅一下羊毛,结果奇遇 Dream 在三秒内就直接售罄,即使后面有阶段性补货,但群里不少小伙伴依然表示没抢到。
图源:网络
去年,梦想绽放首次将搭载 XR 2 处理器的 VR 头显以低于 2000 元的价格带到了国内市场。产品开售初期就进行了“视频打卡半价”的营销活动,吸引了不少羊毛党。 或许是为了关心像陀螺君这种因疫情被隔离在家,不方便运动的人群,后来梦想绽放就加大了“打卡”难度,由每周发一条视频演变成了——连续运动打卡 90 天返半价。活动规定,用户需要在 92 天内连续成功打卡 90 天,且每天有效运动不低于 30 分钟,官方就会按照实际支付购机款的 50 %返还京东 E 卡(购物卡)。 即使增加了难度,但是对于羊毛党来说,不管是 90 天视频打卡、90 天运动打卡还是 300 天打卡,为了免单都是值得的。 诚然,薅羊毛活动也促成了梦想绽放硬件销量的激增。根据京东数据统计显示,奇遇 Dream 从去年 12 月中上旬上线至今已经销售出了 4.3 万台,平均每月出货量约为一万余台。
图源:网络
砸钱营销背后……
在分析完国内三家 VR 终端厂商的市场战略共性与特性后,VR 陀螺惊讶的发现,“打卡返现”几乎是每家营销的标配。 根据相关学术研究显示,“打卡返现机制”近年来常见于网课教学类虚拟产品。该机制巧妙利用了社会群体心理,通过打卡活动对产品与服务进行宣传推广,其运营模式的独特性不仅稳定了用户群体,更使得产品方在该机制运行时间内拥有了大量可流动资金。 与教培行业售卖的成本低、可反复销售的虚拟课程不同,VR 行业的“打卡”则是实打实的“砸钱”,硬件投入、内容更新、运营维护、广告营销,每一环都需要重金。这种营销方式在PC、智能手机或者游戏机上几乎非常少见,即便有免单活动也只是极少数限量。如果背后资本不够雄厚,无异于“自杀式”的营销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国内 VR 公司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的砸钱做营销,并且是在肉眼可见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的情况下。
图源:网络
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争夺种子用户。 相比海外已有千万VR用户基础,内容生态已经形成正向循环,国内的消费市场显然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从 2016 年到 2021 年,围绕着VR消费端的话题从未间断,只是真正身体力行者寥寥无几,冲在前面的几乎都是创业公司,而到现在里面已有众多成为了这段坎坷路程中的“炮灰”。 Quest 销量刺激+元宇宙爆火点燃了国内 VR 消费端的这把火,如今终于要开始熊熊燃烧。而对于这些幸存下来的 VR 公司以及入局的互联网巨头来说,既然坚定了这个方向,那剩下的就是干而已。
而谁能抢到第一波用户红利也就成为了关键。电视、抖音、平台广告、线下渠道铺设……这些无非都只是让用户接触、体验、认知到VR的手段,而真正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让利”,毕竟动辄 2000多、3000 元的设备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决策成本并不低,而“利益驱动”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而且打卡营销的好处也不仅仅体现在获取用户层面,持续不间断的打卡,更大的作用是提升活跃用户。可能圈内许多从业者的 VR 设备购买后大部分都在墙角落灰,这对于需要把内容生态转起来的终端厂商来说,实际上是无效用户。
平均每人砸下 3000 元,厂商就可以“养成”一个忠实的种子用户,让 TA 养成玩 VR 的习惯,实现高留存与高活跃,为未来消费内容转化做准备。 根据英国大学学院的一项为期 84 天的研究显示,用户要想养成一个习惯,需要进行至少 66 天,并且随着时间增长,自发性会愈发高涨。研究人员通过对习惯曲线的推断,证明人们要想养成某些习惯,至少需要 254 天。
图源:网络
当然,以上研究是基于用户“非连续的自发性”习惯养成过程,如果用户是连续的情况下,自发性习惯的养成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另外,消费者打卡行为还能够产生病毒式传播,不管是以视频打卡形式,还是发朋友圈吐槽形式,所有的形式都能变成“安利”行为,以此信息被不断地被传达和反馈,最终达到深入人心的品牌传播效果。 忠实粉丝的留存,对于厂商未来在 VR 市场上站稳脚跟非常有必要。产品销量、活跃用户、内容下载这些光鲜亮丽的数据之下,也能侧面带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青睐度。 当然,参与打卡的用户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坚持 300 天一天不落的持续进行打卡,所以对于 VR 厂商来说,并不是所有的 VR 设备都变成免费送。
VR 新起点,好戏才开始
对于 VR 厂商或者对于参与打卡的用户来说,“打卡”营销实际上就是各取所需,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双赢”,但也可以说是目前大市场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在各大 VR 厂商持续的砸钱投入下,今年VR 在C端有望迎来突破,虽说无法与智能手机市场相提并论,但或许能与主机游戏市场搏一搏。 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老牌 VR 厂商的市场布局与营销战略,作为新玩家的 YVR(玩出梦想)、腾讯(黑鲨)、中兴红魔、坚果等还未加入战局。 好戏才刚刚开始......
图源:VR陀螺
国产 VR 厂商的混战,并不止于产品市场份额的竞争,还表现于人才的抢夺上。 3 月 4 日,继西瓜视频负责人任利锋之后,抖音综艺负责人宋秉华、抖音娱乐总监吴作敏即将转岗至 VR(虚拟现实)产品 Pico。另据 VR 陀螺独家消息,Pico 现团队已超过上千人。 字节内部转岗竞争尚且如此,外部招聘方面,HR 更是在疯狂挖人,百万年薪、大厂福利、平台发展等要素深深吸引着业内人士手中的一份份简历,“招人难”成为了陀螺君今年从多位行业 HR 那里听到最多的关键词。 新玩家入局,老玩家扩张,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在暗地里悄悄上演。敬请关注 VR 陀螺下一专题文章《“元宇宙”下的 VR 人才热:薪资倒挂,大厂抢人》。
原文标题 : VR公司“自杀式”营销背后,国内消费VR大幕将启 | VR陀螺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视觉感知技术在半导体与印刷包装创新大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