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P高清显示、轻薄似普通墨镜,Rokid如何做好AR眼镜?
从今年开年以来,AR变得异常火爆,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就有数十家AR公司宣布获得融资。在今年,大厂们也在AR领域发动了新一轮攻势。如微软推出HoloLens 的2代、Google Glass 2、联想ThinkReality A6,还有蓄势待发的苹果、Facebook、华为的AR眼镜等等。
在大厂动作频频的时候,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亮眼的AR公司,Rokid就是其中一员。在5月29-31日的北美AWE期间,Rokid发布了最新款的MR眼镜 Rokid Vision,去年发布的Rokid Glass也宣布大规模量产。借着新品发布的机会, VR陀螺采访到了Rokid AR业务部门负责人饶轶(Frank),并就其产品、应用、市场等问题聊了聊。
Rokid AR业务部门负责人饶轶
连续推出两款AR眼镜
AI公司的优势在哪?
在2018年,Rokid推出了其首款AR眼镜Rokid Glass,这款眼镜采用一体化设计,搭载高通骁龙835芯片,采用高清OLED 显示屏,屏幕分辨率为1280*960,视场角超过30°,整机使用时间5小时左右,目前这款产品已经正式量产出货。
今天在北美AWE期间,Rokid第二款MR产品Rokid Vision正式亮相,这款设备的正面外观跟墨镜相似,采用与WaveOptics合作的光波导技术,FoV为40°,同时具有720P的高清3D显示效果。
在镜片上方还配备了一颗RGB摄像头和两颗鱼眼摄像头 ,可以精确捕捉空间中的各类信息,实现6DoF追踪。镜框采取的环绕式包围设计,让Rokid Vision可以更轻松的固定在头部,整个机身仅重120克,用户可以通过连接安卓手机、电脑或平板使用。
作为一家AI独角兽公司,Rokid在智能音箱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比起专门做AR的公司,Frank认为Rokid的优势也很明显。
他指出,许多传统的AR公司都是光学公司,如ODG、Vuzix、Lumus等 ,其实软件能力有所欠缺。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来看,AR和AI的结合是相当紧密的。“传统的AR更多是强调一种基于增加现实的交互,但在实际交互过程中,缺乏对环境的理解和感知,而AI就很好的填补了这一块,”Frank说道。
其表示,实际上AI能让设备变得更智能,它可以理解更多周围环境的东西,以更好的交互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AR也是AI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就技术讲技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AI一定要有一个落地的出口,例如Rokid以前做语音识别,实际上也是AI落地的出口,现在做AR眼镜也是把AI的物体识别、人脸识别甚至是场景识别能力在这种可穿戴交互设备上展现出来。
所以,在Rokid看起来,这两种尖端技术的结合是非常自然的,硬件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软件能力或者说算法能力在这个时候变得尤其重要。“如果还是传统只做一个硬件的系统集成商,或者是整合型的事情,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其实是很难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的。从B端来讲,我们其实是去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从C端来讲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这是在AR加上AI的结合上产出的结果,”Frank说道。
已落地安防、教育、
工业、物流等多领域
目前Rokid Glass已经在多个领域,如安防、教育、工业、医疗等行业落地,据Frank介绍,在安防这一场景,目前Rokid主要跟地方公安部门合作 ,用于民警巡查和执勤。主要功能是人脸识别,此外还有包括视频录制、消息通知、视频直播、远程协助等功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第一代眼镜在试用的时候,民警就在地铁站现场抓到一个逃犯,这个是非常实际的案例,证明这些事情是有效的,由于它是一个移动的人脸识别的仪器,而且是实时反馈的,因此可以有效补充固定安防摄像头的盲点。”
在安防的人脸识别这方面,Rokid目前有两套方案,一个是自主研发的本地识别方案,识别速度可以做到100毫秒以内。另外一套方案就是跟伙伴合作的云端识别方案,在前端完成人脸的检测抓拍,把图传到云端之后由合作伙伴进行在线人脸识别,其中比较重的计算在云端完成。
第二个场景就是在教育领域,Frank表示这个场景现在也正在布局中。谈及具体情况,他说道:“现在幼儿教育做得比较少,主要是在成人教育,比如说大学教育、职业教育这块,现在跟浙江大学有一些合作,让眼镜成为他们作业教学的用具,让学生做二次开发,或者在一些多媒体交互的课堂上作为交互展示的用具,这个模式在浙江大学落地以后,也在其他的大学有过两三个复制,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可复制并往前走的一条道路”。
第三个场景是物流领域,Rokid在5月28日宣布与菜鸟达成合作,Rokid Glass 将接入菜鸟物流IoT 开放平台,基于AI 算法提供物流分拣、订单管理、仓内导航、数据管理、虚拟助理等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业领域的探索,“比如说我们在海外一个案例是在智利的一个矿山场景,提供远程协助等功能,其实这个例子说明在工业,包括维修、流水线装配方面,AR眼镜还是有很强的应用场景。”
Frank还提到,AR非常有意思的点在于,它虽然需要去适应不同的行业,但实际上有很强的共通性,例如远程协助这样的场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B端,都有操作经验不够的人员,需要有专家或AI系统辅助指导,不管是流水线装配、建筑、维修、物流等等都会有类似这样的场景,这是一个很强的通用的场景。“另外一个比较专用但前景广阔的场景,就是安防市场这块的人脸识别需求,所以我们会为一些场景开发一些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不是说只为这一个场景定制的。”
ToB、ToC兼顾
静候C端市场成熟
据Frank介绍,已经量产出货的Rokid Glass和刚刚发布的Rokid Vision是公司的两条AR产品线,除了一些ToB的使用场景,还有大量的ToBToC(通过合作伙伴去服务消费者)的场景会适用。“在博物馆以及一些如体育场馆等事件型场景,如F1赛车,这种赛车体验也用我们的眼镜做了一些demo,再往前走就是直接ToC,要跟手机厂商去配合,这是两个不同的产品线。”
在Rokid看来,B端是很有潜力的市场。Frank说道:“我们在B端有可能获取的市场容量是很大的,B端在2019年可能是一个万台的市场,2020年有可能是5-10万台的市场。”
在产品策略方面,Frank表示:“我们先会从ToBToC开始,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认为技术的成熟度还可以,但是教育用户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会采取这种所谓的ToBToC的方式先过渡一段时间,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去投入ToC市场。”
回到C端的应用场景,在Frank看来AR眼镜目前还是需要连接手机使用,原因有几个:第一个是手机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因为量大所以可以承担得起快速迭代,但就AR眼镜来讲,目前的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出千万级的量,甚至百万级的量都有点困难,如果跟着手机每一两年就换芯片的话,研发成本会特别昂贵,厂商是无力承担的。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种分体式的状态,手机的迭代和眼镜的迭代完全是解耦的,如果有新的眼镜技术,只要换一下显示技术还是可以接到同样的手机上去使用,相对来说会更灵活。
第三点就是从成本上考虑,如果要做一个ToC的产品,产品售价可能要控制在五六百美金以内。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把手机的计算芯片也放进设备中的话,成本会很难控制。第四点也很重要,现在的显示模块热量还较高,如果把计算模块放进去,整个设备的发热状况会很难管理。
获1亿美元融资
资本看好AR方向
作为一家独角兽公司,Rokid在18年1月获得了1亿美元的大额融资,当问及资本对AR的看法时,Frank表示从投资方的角度来讲,大家都比较相信AR未来的方向,并且坚定投资,希望在这个方向上开花结果。“我们这个布局蛮早的,2016年就开始有一些比较初步的预言,但是正式立项是2017年,并不是说赶着这个行业热度做这件事,我们整个布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投资人是知道并且是支持的。”
对于如何平衡目前主营的智能音箱和AR业务,Frank表示,智能音箱与AR的关系可以理解成一个是现在的业务,一个是未来业务。“我们在资源分配上,肯定会现有业务的人员更多一点,但是AR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业务,所以它下面的人力也会不少,二者间的比例大概是2:1到3:1左右。”
据Frank介绍,在Rokid内部,加起来大概有80人的团队在负责AR业务,其中技术人员占到60%,还有20%左右的是跟生产项目相关的,剩下20%跟商务相关,还有一些管理人员。
部分团队成员合影
在VR陀螺的观察中,现在有不少国内AR企业中的核心成员均为海归身份,而Frank也是如此。作为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Frank曾任美国Bandwidth10公司联合创始人及研发总监,负责研发及部署数据中心和5G无线网络的高速光通信解决方案。
当问及中美市场是否有差距,以及为何会选择回国发展时,Frank答道:“美国或者中国每一方都有各自的优势。首先作为一个华人,在国内肯定各方面资源和发展空间会更好,从个人角度讲,可以调动的资源和接触到的客户及网络也会更好一些。”
他还表示,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国内和美国比起来有一个很强的地方,就是有非常强的供应链,或者说硬件的生产能力,基本上有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向或者技术方案,并把技术上的困难论证掉,在国内把这件事做出来的速度可能是美国的两到三倍。此外国内的工程师有自驱的动力,努力工作的状态比美国更好。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中国、美国一样都是大市场,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美国市场的好处可能是消费者或者企业用户尝鲜的动力或者各种倾向更足一点,而中国会有点扮演跟随者的角色。但是过了这个刚开始的阶段,很多情况下,反而是中国的速度更快。所以说只能说这两方面各有优缺点,作为个人来讲,在中国发展其实是更合适的。”
而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Frank认为创业公司应该更加聚焦在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用简单的加法去拼技术实力,“我们有整套AR解决方案,首先我们聚焦在B端,帮助B端解决商业问题。如果能够在行业里面,包括一些垂直行业中有一些比较深入的耕耘,去打穿这些行业,其实技术壁垒加上商业壁垒是很难被简单替代掉的。”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视觉感知技术在半导体与印刷包装创新大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