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CPU/GPU 传感/识别 显示/微投影 追踪/定位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声学/光学 通信 OS/软件/算法 云服务/大数据 材料 其它
终端:
头盔 眼镜/盒子 一体机 配件 服务 渠道
应用:
游戏 影视/动漫 娱乐 医疗 军事 媒体 旅游 购物/餐饮 教育 工业/农业 家居 设计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XR一周大事件:2025年AI眼镜出货量将飙升42%成为新风口;Meta为AI眼镜开发面部识别;致敬未知、联想发布全新智能眼镜

2025-05-13 10:53
VRAR星球
关注

五一假期结束后的这一周,XR领域内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大事发生?

国内

先说下国内吧。这周国内的AR+AI智能领域可谓是非常热闹了。

近日,根据XR Vision Pro爆料,理想汽车疑似在招募AI智能眼镜相关的产品经理和技术,或表明目前理想汽车在布局AI智能眼镜领域。

事实上,在智能眼镜领域布局的不止理想汽车一家车企。我们在《车企内卷新高度!传理想汽车秘密布局AI眼镜,智能汽车的下一个战场在鼻梁上?》文章中提到,星纪魅族和小米汽车同样是在这条道路上具有“先见之明”的企业之二:从星纪魅族目前的业务布局来看,智能终端与汽车生态融合无疑是其核心战略方向,而小米也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AI眼镜,有望为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带来更多的可能。

最近,国内的智能眼镜领域又有新产品诞生。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北京致敬未知科技有限公司与星创视界(宝岛眼镜母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双品牌联名产品NSVE x BleeqUp AI运动拍摄眼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带来了一款集护目、拍摄、音频、对讲、智能剪辑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产品。

据称,该眼镜预计于6月量产发售,随后将进驻星创视界旗下宝岛眼镜的全国线下门店。

智能眼镜产品公司与传统眼镜店合作,这种模式早已很常见了。

2024 年 4 月,星纪魅族的 MYVU AR 智能眼镜进驻博士眼镜全国线下门店,成为首个以智能眼镜专区形式进驻博士眼镜门店的 AR 眼镜品牌;

2024年11月,Rokid 与 BOLON 眼镜联名推出 Rokid Glasses。用户可以去眼镜线下门店定制镜片,搭配 Rokid 产品使用;

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旗下 AI 眼镜品牌“界环”,先后与宝视达、宝岛眼镜等眼镜连锁合作。

当然,还有目前业内最流行的Ray - Ban Meta,就是由Meta和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 Luxottica)合作推出的。依视路陆逊梯卡拥有 Ray - Ban 品牌,Meta 提供 AI 科技能力。Ray - Ban Meta 眼镜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突破 200 万台的智能眼镜硬件。2024 年 9 月,双方宣布将合作关系延长至 2030 年,并承诺未来推出更多联名智能眼镜产品。

智能眼镜产品公司与传统眼镜店合作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智能眼镜公司来说,可以拓展销售渠道,还可以增强品牌的信任度;而对于传统眼镜店来说,则可以丰富产品种类,也能拓展客户群体,总的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同样在最近推出新产品的是我们通讯三巨头之一的联想。

5月8日,联想在2025年一年一度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正式发布联想Lecoo(来酷)斗战者G1拍摄类AI智能眼镜及联想V1 AR智能眼镜,并提供观众现场体验。

其中,联想Lecoo(来酷)斗战者AI拍摄类智能眼镜主打的是拍摄及AI功能,采用的是联想旗下的来酷品牌。产品定价1999元,目前已在京东开启预约,6月7日20点截止;

联想AI智能眼镜V1,则和魅族StarV Air 2及INMO Go 2一样,是一款支持单绿色显示,但不支持拍摄的AR智能眼镜。该产品联想AI智能眼镜V1,则和魅族StarV Air 2及INMO Go 2一样,是一款支持单绿色显示,但不支持拍摄的AR智能眼镜。

目前关于联想AR智能眼镜的参数信息仍不算多,有关消息指出产品集成光线追踪与深度学习超采样技术。值得关注的是,知名艺人大张伟在活动现场进行了佩戴体验,并展示了一个通过眼镜预估现场活动人数的功能。

此外,这周国内的智能眼镜领域还有一个好消息。AR+AI眼镜品牌INAIR近日正式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威海创投领投,真知创投等老股东继续支持。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的AR眼镜和空间计算产品已经升级到第三代,在售产品已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全球头部电商平台,并通过全国百家线下门店入驻驱动全球市场持续渗透增长。

最近,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博文,预估 2025 年全球 XR 头显屏幕出货量同比增长 6%,其中 AR 眼镜出货量将大幅增长 42%,远超 VR 设备(2.5%),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2025年,AR+AI眼镜将成为新的风口,Meta、苹果、三星等国际巨佬都在加速布局,此时国内的厂商们已经走在了发展的前列。

国际

国际方面,最近,Meta又陷入了争论风波。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Meta正在积极开发可以识别附近面孔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扫描旁观者的面部并通过姓名识别人。据报道,该公司还考虑将这项技术添加到未来带有内置摄像头的 AI 耳机中。

但糟糕的是,从身边走过的路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正在被识别。现在的Ray-Ban Meta 眼镜在录制时会亮起,这是一项以隐私为重点的功能。但Meta没有确认,未来的眼镜是否应该在设备“超级感应”它们时激活灯光。

此前就有哈佛大学的学生成功将第三方人脸搜索平台 PimEyes 与 Meta 智能眼镜进行集成,能在佩戴者看向他人时抓取面部信息并检索出个人信息,如社交媒体账号、个人履历等,这让人们对隐私安全深感恐惧。

最近,Meta还了修改隐私条款,使现有的智能眼镜默认开启 AI 功能,用户仅能通过停用 “Hey Meta!” 触发短语关闭部分 AI 功能,且无权阻止公司存储和使用语音记录用于训练。这种默认开启人工智能的做法,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强烈质疑。

苹果这周也有利好消息传来。

5月9日,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公司正全力推进其首款智能眼镜专用芯片的研发进程。据悉,这款芯片或将采用尖端的3nm制程技术,旨在在高性能与低功耗之间取得完美平衡,以支持增强现实(AR)交互、计算机视觉等高端应用功能。

据彭博社报道,这款芯片显然是基于苹果公司用于Apple Watch的芯片,但苹果公司已移除部分部件,并正在对其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处理智能眼镜可能配备的“多摄像头”。苹果公司希望在2026年底或2027年某个时候开始量产该芯片,因此智能眼镜本身也可能在此时间段内上市。

据最近外媒的报道,库克已将研发AR眼镜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并决心抢在Meta之前打造一款行业领先的产品。

外媒称,“库克想要真正的增强现实眼镜——一款轻巧的眼镜,顾客可以全天佩戴。”这不仅是库克的“宏伟愿景”,也是他的主要关注点。

但很明显,苹果的智能眼镜愿景,不会发展得那么快。

除此之外,三星也正在大力研发用于AR眼镜的下一代微型显示器。

据业内消息人士5月7日爆料,三星的半导体部门正在加速其硅基 LED (LEDoS) 技术开发,这是一种基于安装在硅晶片上的 micro-LED 构建的微型显示平台,可用于AR眼镜。

现在,知情人士称,三星的目标是到 2027 年进行商业生产,届时其名为 Mobile eXperience (MX) 的移动部门预计将首次推出其第二代 AR 眼镜。

三星在一份公司声明中表示,AR 眼镜将成为 LEDoS 需求的关键驱动力,其 CSS 部门将“将资源集中在下一代高利润、高增长的 LEDoS 显示器上”。

这样看来,未来国际上的AR眼镜市场,或许也将呈现Meta、苹果、三星三足鼎立的态势,大厂的“all in”态度也让业内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Valve的新头显“Deckard”也有最新消息了,只不过这次据说要延迟发布了。

消息源 Gabe Follower 在 X 平台发文,透露由于近期美国当局关税影响,V 社悄悄延后了旗下 Deckard 新品 VR 头显的发布时间,不过相应头显仍计划在今年内发布。

在此之前,就有消息称这款 Deckard 头显的部分组件已经开始生产了,预计产品定价1200美元(约 8692 元人民币),V社已经为这款头显准备了一些第一方游戏,将随同头显捆绑销售。

Valve的上一代头显发布已经6年了,当时的Index 头显于 2019 年 6 月 28 日上市,其配备双 1440×1600 分辨率 144Hz LCD 面板,使用 Lighthouse 定位技术,配备菲涅耳透镜,定价为 999 美元(约 7236 元人民币)。

现在,下一代头显终于发布在即,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至于VR游戏方面,也有一些积极的动态。

工作室Flat2VR Studios一直以来都以推出PC游戏的VR移植版而闻名,现在,这家工作室的母公司Impact Reality宣布,将为原创 VR 游戏创建一个成熟的发行部门Impact Inked。

据报道,新的部门开发的所有游戏都将专为VR从头开始构建,有些会以全新的IP为主题,有些则会在现有IP上进行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

新部门的第一款原创VR游戏《火星求生:先锋》已经于5 月 8 日在 Horizo n Store 和 Steam 上发布。其他游戏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公布。感兴趣的可以先前往体验了。

以上就是五一结束回来这一周,XR领域内的新动态。

       原文标题 : XR一周大事件:2025年AI眼镜出货量将飙升42%成为新风口;Meta为AI眼镜开发面部识别;致敬未知、联想发布全新智能眼镜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专题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