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R泛娱乐:直播场景中的AR玩法
其实直播中应用AR技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记得从12年开始,每年的春晚中都有AR的身影,例如12年春晚《万物生》节目、13年春晚《十二生肖》节目等。
也许大部分用户并不感知,这也正体现出AR虚实融合的真实感。应用在直播中的AR技术,将舞台布景的工作简化为虚拟影像的制作,提高观赏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最近两三年内,直播行业发展迅速,从PC端游戏直播衍进,到今天移动端各种娱乐直播泛滥,应用在直播中的技术也越来越丰富。笔者曾经在《思考!AR真的来了吗?》阐述过观点,当前AR功能性产品暂未覆盖用户核心痛点,许多企业从娱乐化方向探索AR的价值。作为典型泛娱乐类别的直播场景,AR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一、以主播为中心的直播AR玩法
这是当前的普遍的直播场景,核心在于主播。通常模式是,主播进行才艺表演直播,用户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查看主播直播,进行留言、点赞、打赏等行为,最常见的就是AR特效玩法了,可以分为三类:
1.屏幕级:
这种泛指出现在屏幕端的各种特效内容,比如火箭升空、游艇、鲜花等等。严格意讲,这类内容不属于AR,但表现在直播场景中,特效内容是对主播所在的环境及屏幕做了效果增强,我们简单归类为AR特效吧。当前这种屏幕级的特效最普遍,而且成本较低,甚至不需要滤镜效果,直接特效视频或者序列帧即可满足。
2.人像级:
此类AR特效要比屏幕级的特效更有技术含量,同时效果更酷炫。人像级别的AR特效依赖AR技术中的识别跟踪算法,例如人脸特征识别,叠加虚拟道具且稳定跟踪。此外,还有类似手势识别触发AR特效、五官动作识别触发AR特效等。相比之下,人像级的AR特效虚实融合效果更好,更具吸引力。
这张示意图里就包含了上述的两种特效,“DISCO”这部分是叠加在屏幕上的特效,属于屏幕级的特效,而“墨镜”是准确识别主播人脸眼镜位置,精准叠加的AR特效,而且可以稳定跟踪。
这类特效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图片动画,虽然在各种美图相机中,AR贴纸屡见不鲜,但是应用在直播场景中显然更有趣,而且技术难度更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