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CPU/GPU 传感/识别 显示/微投影 追踪/定位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声学/光学 通信 OS/软件/算法 云服务/大数据 材料 其它
终端:
头盔 眼镜/盒子 一体机 配件 服务 渠道
应用:
游戏 影视/动漫 娱乐 医疗 军事 媒体 旅游 购物/餐饮 教育 工业/农业 家居 设计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Facebook和小米再出智能眼镜,是回锅肉还是锅包肉?

2021-09-27 17:47
VR陀螺
关注

文/VR陀螺 来福

9月10日,Facebook发布与雷朋联合推出的智能眼镜Ray-Ban Stories。

9月14日,小米发布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

国内国外举足轻重的知名企业,接连发布“智能眼镜”,引发了科技爱好者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Facebook、小米乃至AR新的篇章,而有人则认为,Google Glass的失败早就验证了智能眼镜这条路没市场。 近两年,AR技术的发展相对缓慢,消费市场对AR的期待和评价有回落甚至出现负面情绪,这也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不可回避的事实。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米、Facebook陆续推出名曰“智能眼镜”的新产品,到底是个什么名堂呢?

FB、小米炒冷饭?

智能眼镜是回锅肉还是锅包肉

关于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和Ray-Ban Stories,最流行的论点是“Google Glass九年前玩剩下的,拿出来炒冷饭”。究竟是不是炒冷饭,我们可以先从产品本身看看。

Google Glass一代的基础配置,采用LCOS光学显示技术,单眼分辨率640×360,配有安卓4.0定制操作系统,触摸板操控,电池续航在一天左右。支持500万像素、720p视频照片拍摄,同时支持WIFI/蓝牙连接,所拍摄的内容可以实现云同步。在当年比较黑科技的一点是,骨传导单耳音频和各种三轴传感器,实现眨眼操作、语音操作等。

哦对了,Google Glass支持彩色显示,定价1500美元。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重量51g,约等于两副普通眼镜。采用单绿色MicroLED屏幕+光波导技术,根据宣传片和小米强调性价比的特点,陀螺君推测其采用了比较稳定的衍射光波导技术,也一定程度显示了小米在生产上的优势,这个我们随后深入讨论。

图源:小米

从宣传片中可以看出,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提供通话、显示、导航和翻译四个功能的单色单眼显示,配有摄像头能够实现按键拍照,但目测并不具有Slam等复杂技术。目前尚不清楚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的定价。

图源:小米

再来说说Ray-Ban Stories新款智能眼镜,前方很明显的双摄,支持2592x1944照片和1184x1184像素、30fps视频拍摄,在拍摄时会有醒目的灯光提示。但内存稍小,仅能拍摄30秒视频和500张照片。外媒实测续航时间在6小时左右,眼镜盒可为眼镜提供3次充电。Ray-Ban Stories还支持接打电话、音乐播放等功能。 

是的,它和Snap之前推出的眼镜一样,不具有显示功能,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款比较智能的眼镜。Ray-Ban Stories定价在299美元,与其他合作款价格差距不大。

雷朋同系列其它款眼镜定价(图源:VR陀螺)

纸面意义上看,Google Glass与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相比,在光学上要略逊一筹,这个导致显示效果可能不太理想,让它只能是一个带有微型显示器的眼镜框。但它能“实现”的功能要比后两者强上不少,接打电话、语音控制,乃至骨传导、眨眼控制,属于理念非常超前的产品。之所以“实现”加了双引号,因为它距离真正的日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Facebook和小米,属于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谷歌建立好的框架里,选了几项更成熟的技术打造了一款更好用、更像眼镜的智能眼镜(Facebook这款甚至连AR都算不上)。从这个角度看,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质疑Facebook和小米炒冷饭。

但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当年的Google Glass,2014年,iPhone 6刚刚推出,小米也就出了小米4和红米1S,某个路边摊支持移动支付这事儿还能上新闻,当下让人欲罢不能的智能生活方式还没成型,也就是说各家硬件强大的生态还在打磨之中,这就让当时的Google Glass面临很严重的问题:

好,但是怎么用呢? 如果大家很难想起当时的环境,那就举个例子,百度限定2014-2015这一年,搜索比较流行的讯飞语音转文字,可以看到在那一年,讯飞的语音转文字还停留在开发者都在研究的阶段。这样的环境下,怎么保证Google Glass的功能成为“日常”呢?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人类已经被“培训”的习惯用打王者时直接用语音转文字口吐芬芳,张口就可以让小爱打开净化器,还能用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这个超长单词调戏一下Siri。从这一层面上看,Google Glass的功能很好,但在当时比较鸡肋,虽然理念超前,但可惜生不逢时。

反而是Facebook和小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恰当的时间做出了恰当的选择,那这个选择好还是不好呢?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专题

    VR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