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CPU/GPU 传感/识别 显示/微投影 追踪/定位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声学/光学 通信 OS/软件/算法 云服务/大数据 材料 其它
终端:
头盔 眼镜/盒子 一体机 配件 服务 渠道
应用:
游戏 影视/动漫 娱乐 医疗 军事 媒体 旅游 购物/餐饮 教育 工业/农业 家居 设计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Facebook和小米再出智能眼镜,是回锅肉还是锅包肉?

2021-09-27 17:47
VR陀螺
关注

Facebook与小米

他们的“智能眼镜”到底想做什么?

Facebook和小米还有类似的亚马逊、Snap等等,他们推出新款智能眼镜,顺理成章的程度看上去都像是在“炒冷饭”,很难不让人想这一切都只是迎合大热特热的元宇宙。但在陀螺君看来,小米和Facebook都有不同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元宇宙。

先聊聊Facebook。

扎克伯格在各种公开场合谈到过,Facebook联手雷朋的智能眼镜,不会是一款AR眼镜。他说:"它们不会是AR眼镜,而是智能眼镜,基本上看起来和普通雷朋眼镜差不多,但会添加更多的技术和有趣的玩法……我认为这会是一个伟大的产品,是我们在这里构建的未来之路。"

扎克伯格对AR眼镜的终极幻想(图源:网络)

在当时外媒的预测里,Facebook倾向于采用类似Snap的渐进式策略。推出Ray-Ban Stories,一方面是试探当下消费市场对AR眼镜接受度,通过用户的使用收集他们对AR眼镜的实际需求,而另一方面——就像加入了拍照提示一样——试探社会对该类新设备造成的隐私问题的敏感程度和解决办法。


在每一个新科技试图踏入人类社会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关于未来,我们有看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可怕幻想,关于过去,2017年的315晚会也曝光了涉及定位、个人数据、财产安全等各类智能手机带来的隐私问题。

此前Facebook就因为用户数据泄露等问题被质疑隐私保障,接下来是否能解决新设备带来的隐私问题,对Facebook来说更加迫在眉睫。所以扎克伯格干脆选择不花高价打造一款真AR,而是先解决完敏感问题再说——这一点也不难理解。

那么小米呢? 对AR从业者来说,可能是又一大厂入局AR。但对于小米来说,AR眼镜可能只是众多概念产品中的一个。毕竟此前他们发布过透明电视、四曲瀑布屏手机、隔空充电,哦,还有汽车。

当然,这不是在黑小米,事实上,进军高端技术、打造概念产品是小米发展的必经之路。从999元的一代小米手机开始,它就给大家营造了技术拼盘、物美价廉的形象,但在生态日益发展,公司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只走低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小米的发展需要——他们必须向更高精尖的技术进发。

所以不管是汽车、透明屏、柔性屏还是AR光学显示,都是小米向股东、股民以及所有小米用户展示技术研发实力的出口。 这样看来,不管是Facebook还是小米,目前推出的产品或者概念,都是试探性的,目的是收集市场的反馈,而真正要走到人人都用上来自他们的真AR,还有一段距离。

去AR化,AR的好时代才真正来临

如果说,Facebook和小米推出AR眼镜只是试探,那么我们现在仍旧对他们保持关注的理由是什么?是Facebook和小米都瞄准的“智能”。

在从业者的角度看,我们眼中的AR到底是什么?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不再是一项新兴技术,而是走在成熟上的独立产业,就像手机、PC一样。AR硬件要变成消费品,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的硬件,更需要背后成熟的供应链、内容生态,以及市场接受度。

智能市场是什么?以小米为例,小米的生态就是四个字——万物智能。大到枕头、床垫,小到加湿器、净化器,都可以成为小米智能家族中的一员。

这背后更值得思考的是,完全不同思路的产品生产、智能化是非常成熟的,甚至是模板式的,到了开发者手里只需要简单的接入就可以让床垫加热,生产和研发的成本被压缩到尽可能低。而这一切,正是诸如小米等企业背后在“产业”二字上强大的地方,也是值得AR行业学习的地方。

如今Facebook、小米把AR的理想转化成现实的“智能”,也是想调用成熟的智能产品生产体系,尽快低成本打造出一个消费市场能使用起来的产品。在快消品的时代,“宝剑锋从磨砺出”也不一定完全适用。 同样的逻辑,从技术上讲,光学元件、显示技术的生产基本成熟,造一个有基本功能的AR眼镜就像造智能台灯、华强北复刻AirPods一样,对成熟的产业链来说压力不大。不仅仅是小米,整个科技智能硬件行业都一样,所以Facebook的选择也不难理解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电影里理想的AR是科幻的、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但要让每个人花高昂的价格去买一款不怎么实用的设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是小米,苹果实际上也是把高精尖的AR技术融合在日常生活里,比如iPhone 13具有的背景虚化,这里就有Slam的功劳。

对于消费者来说,现阶段有更好的辅助工具比把整个生活方式改变要容易接受。

就现状而言,在AR这个盘子里,偏外围的厂商也都逐渐去AR化,转向主打“智能”也是为了更好的打入消费级做准备。在这其中,陀螺君更看好小米的发展,我们认为小米至少能做到两件事: 首先是生产资源整合。就像当年在遍地4000-5000元的iPhone时,小米手机同样的功能只要999元。把价格打到最低代表着在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从芯片、PCB到外壳、屏幕以及组装,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地攥在一起,具有强大的产业链聚合能力,目前AR产业鲜少有企业能够做到小米的资源规模。

用同样的方法复刻在AR上,理论上有可能,毕竟AR眼镜大部分材料和手机类似,只有光学元件上需要多花一些功夫。但对现在家大业大的小米来说,光学元件的问题可能比手机芯片问题好解决。

其次是市场接受度。曾经的市场泡沫让VR/AR名声“臭了大街”,产品的难产把消费者信心推到了谷底。但随着苹果和Facebook花钱栽树,元宇宙重建市场对VR/AR技术的信心,大家紧赶慢赶钻进去说一句“我来乘乘凉”,当然也是可行的。

不过知乎网友有句话说得好,看Facebook、小米的行动就知道,苹果AR眼镜真的要来了。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专题

    VR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