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元宇宙”要是能成功就有鬼了
根据《华尔街日报》近期披露的一份公司内部文件,Meta (Facebook)寄予厚望的“元宇宙旗舰平台”——Horizon Worlds, 目前的MAU(月活用户)还不到20万,严重低于预期。据说,此前Meta设立的目标是年底MAU突破50万,然后下调为28万;看样子这个下调后的目标也很难达到了。
“一个空荡荡的世界,是一个可悲的世界。”——摘自上述文件。显然,Meta员工早已对自家老板的所谓“元宇宙野心”不抱任何希望。
Oculus Quest 2头盔确实卖的还不错,也一度激起了华尔街对Meta的幻想。但是现在幻想已经破灭:统计显示,Oculus头盔有一半用户在六个月之内就停止了使用。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大玩具,很快会被玩腻,根本没有形成什么“生态系统”。
当然,某些半吊子自媒体(尤其多见于中文互联网)现在还在吹嘘什么“Oculus和Pico能够瓜分元宇宙天下”的鬼话。这些人显然不看英文报道,或许看不懂,又或许从来没有使用过Oculus,因此不知道它的内容库有多么贫乏。
让我把话说明白一点: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野心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第一是因为他根本没想好元宇宙应该是什么样子、提供什么服务;第二是因为Meta (Facebook)严重缺乏内容基因,从而无法为用户提供有效服务。
首先,在扎克伯格的脑海中,真的形成过对元宇宙的成熟愿景吗?或者,换一个更简单的问题:扎克伯格能告诉我们,他设想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吗?
答案是:没有!迄今为止,扎克伯格对于元宇宙的最详细的论述,包含在2021年7月22日《The Verge》的独家专访当中;2021年11月28日Facebook改名Meta时,扎克伯格做的演讲内容,大部分与这篇专访重复。这份洋洋洒洒数十页的访谈,全部读完至少得花一个小时,其中充斥着模糊不清的概念、毫无意义的口号,以及我们早已知道的陈旧事实——
首先,扎克伯格充满信心地表示,“元宇宙是移动互联网的后继者”,因为移动互联网只能让你“浏览内容”,而元宇宙能让你“身处其中”。他认为,人们一天到晚看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狭小的矩形屏幕”,是一件很奇怪、很不自然的事情;科技进步之后的互联网,应该让每个人回归“更自然的状态”。他还强调,自己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在思考“人如何与互联网结合”这样的问题了,当时他才刚开始学习编程。换句话说,元宇宙绝不是他跟风产生的奇思妙想,而是已经思考很久的事情。
既然元宇宙会替代移动互联网,那么Facebook当然应该“从一家社交网络公司转变为一家以元宇宙为核心的公司”。结论很明显:扎克伯格幻想的“元宇宙”,就是技术水平更高、用户体验更好的社交网络,或许应该称为“下一代Facebook”。
然后,扎克伯格大谈VR/AR技术的优越性,“我们习惯了跟别人一起坐在会议室里,而不是看着屏幕上的一长串脸”;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最先进的VR设备。VR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线上交流方式,把“通信”(Telecom)变成“传送”(Teleport)。现在我们使用的沟通形式,无论是WhatsApp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还是Zoom这样的视频会议系统,在扎克伯格看来,在元宇宙伟大的“传送”机制面前,都不值一提。
媒体马上反问扎克伯格:“VR头盔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太重了吗?”扎克伯格只得表示,VR头盔正在越变越轻,而且未来还能更轻;比如当时刚刚上市的Oculus Quest 2,就因为轻便好用,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他还补充说,AR对元宇宙可能与VR一样重要,而AR设备(眼镜)远远比VR设备(头盔)更轻。当硬件设备和AI算法同时成熟时,我们就能达到元宇宙的理想境界——你可以随时“传送”自己的数字分身。
在讨论技术环节时,扎克伯格基本没有提到“脑机互联”这种时髦概念,或许是因为就算提了也不会有人相信。在媒体的反复追问之下,他不得不承认,基于VR/AR技术的元宇宙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归根结底,元宇宙可能“永远无法彻底完成”。他甚至没有提供未来若干年的发展路线图。从这个角度看,扎克伯格还是比很多国内公司更清醒、更谨慎一些。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技术出身,不是资本市场或赌场出身。
扎克伯格还提出了一个有些争议的论点:“不应该让每个公司都开设一个元宇宙”,只能有一个巨大的、互联互通的元宇宙,就像互联网一样。如果元宇宙真是移动互联网的换代产品,那全球就只能有一套元宇宙标准。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普世、互惠的虚拟社会,必须有人建立一套技术标准和价值观,去规定大家能做什么、怎么做。虽然扎克伯格没有明说,但我们能够理解,在他眼中,Meta(当时还叫Facbeook)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制定者;它在元宇宙时代的权力,可能远远超过在社交网络时代的权力。
总而言之,扎克伯格畅想的元宇宙,是一个普世性的、有统一标准的、由私营公司主导的VR/AR社会。我们完全可以说,那就是Facebook的VR版。区别在于,现在的Facebook仅仅控制了移动互联网的软件层面,而未来的Meta将同时控制元宇宙的软件和硬件层面——前者是通过Facebook,后者则是通过Oculus.
(此人真TMD是白日做梦!)
如果你跟我一样,硬着头皮看完了这篇冗长的访谈,就会后悔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时间。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理解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而且严重缺乏细节。他的所有论述都围绕着VR/AR技术进行,因为这是他押注最多、沉没成本最高的一块业务。当然,他也提到,就算其他公司开发出了更成熟的VR/AR设备,Facebook的应用软件仍然可以跑在它们的平台上,不会失去元宇宙的入场券。从这一点看,扎克伯格对于Oculus也没有绝对的自信。
在Facebook改名Meta后的第三天,我就与一位国内的元宇宙平台开发者谈到了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野心。他毫不客气地说:“对于元宇宙,所有人都在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象腿,有人摸到了象鼻,有人摸到了象尾,大家都觉得自己摸到的就是那只完整的大象。扎克伯格也不例外,他摸到的是VR/AR设备,就觉得这是元宇宙的决定性要素,乃至唯一不可或缺的要素。说实话,他也不可能摸到大象的其他部位了,因为他还没有做出具备元宇宙雏形的产品,只是在技术层面敲敲打打而已。”
在产业界,几乎所有人都不满于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描述,游戏行业的人尤其不满。2021年10月,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Epic创始人、CEO蒂姆·斯维尼(Tim Sweeney)第一次阐述了他对元宇宙的理解。按照他的观点,元宇宙“就像一个在线游乐场,用户可以一会儿跟朋友们一起玩《堡垒之夜》这样的多人游戏,一会儿又通过奈飞观看一部电影,然后又邀请朋友们试驾一辆新车。”
紧接着,斯维尼强调:“元宇宙决不应该是精心修剪、随处插入广告的信息流平台,也就是Facebook那种!”我相信,在看到这句话时,不仅扎克伯格会打个喷嚏,张一鸣可能也会打个喷嚏,因为字节跳动也运营着不止一个“精心修剪、随处插入广告的信息流平台”,而且也想把这样的平台平移到元宇宙。
斯维尼认为,广大用户已经对当前的互联网运行方式感到厌倦了;不仅对技术形式厌倦了,也对内容形式厌倦了。谁愿意在VR技术普及的情况下,在一个开放的数字世界里,仍然抱着Facebook或Instagram这种“传统信息流平台”不放呢?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斯维尼盼望的元宇宙,很可能是Epic游戏平台的扩展版——创作者使用先进的虚幻引擎进行内容开发,用户使用Epic应用商店账户登录,以一个类似《堡垒之夜》的大型游戏作为连接一切内容的中枢。
2021年11月,Take-Two CEO斯特劳斯·泽尔尼克(Strauss Zelnick)在接受CNBC采访时,也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元宇宙的看法,而且恰恰也是站在否定Facebook的角度:“按照收入或利润标准,Take-Two早就是全球最大的元宇宙公司之一了。我们运营着GTA Online,我觉得这个游戏定义了今天的元宇宙;我们还运营着《荒野大镖客》Online和NBA 2K Online, 每天都有无数的人登录这些游戏。”
泽尔尼克对元宇宙进行了定义:“那应该是一个数字场景,让我们获得娱乐,与其他人连接、交谈、开车,参与犯罪活动,或者扮演警察阻止犯罪活动;你应该从中享受乐趣。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资深玩家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GTA5的多人模式吗?泽尔尼克的观点就是,像GTA5这样的大型开放世界游戏具备元宇宙所需的一切条件,将成为元宇宙的基本出发点。
那么,Meta的元宇宙愿景为什么不正确呢?
泽尔尼克的答案很简单:那不是消费者想要的。扎克伯格极力宣扬的,是一个主要用于远程办公和商务活动的“强社交VR平台”,它当然也可以用于娱乐,但娱乐不是核心功能。泽尔尼克认为,这种“以虚拟方式延伸的现实生活”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他们更喜欢的,是通过类似游戏的娱乐活动获得乐趣。
“我怀疑我们永远不会习惯每天早上醒来就戴上VR头盔,刻意坐在家里,以这种方式完成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疫情期间,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但我们真的喜欢这样做吗?”泽尔尼克的上述疑问,相信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这就是他与扎克伯格的根本分歧——后者认为,基于VR的远程办公是人类社会的必经之路,可以“把人类从地理位置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前者则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正常人还是会喜欢面对面的工作方式,因此元宇宙注定会以娱乐而非工作为主要使命。
另外,如果元宇宙以工作为卖点,那就只能是一门企业服务生意,而且只有大企业会接招,客户范围非常狭窄;以娱乐为卖点,则会成为一门消费者生意,客户范围将包括全世界的几十亿消费者。众所周知,在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当中,仅有微软以企业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苹果、谷歌、亚马逊和Meta自己都是典型的消费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扎克伯格回头是岸呢?如果Meta放弃自己的“远程办公”“远程社交”愿景,转而投向娱乐社区的正道呢?很遗憾,扎克伯格根本就没有本钱做出这样的抉择,因为Meta是一家严重缺乏内容基因、对内容投入明显不足的公司。在全球主流互联网巨头当中:
苹果的流媒体业务已经取得很大成效,Apple TV+出品了一批出色的剧集。虽然苹果自己不开发游戏,但是通过Apple Acrade订阅服务加深了与游戏开发商的联系。考虑到App Store积累了庞大的内容开发者,如果苹果要激进加码内容业务,不愁找不到合适的收购对象。
谷歌的云游戏业务虽然半路夭折,但它显然没有放弃游戏内容野心。与此同时,通过YouTube平台,尤其是不久前推出的YouTube Premium订阅服务,谷歌在不声不响地进军影视内容。谷歌因为缺乏耐心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如果再多一点耐心,是有可能做好一些内容业务的。
亚马逊近年来在流媒体方面突飞猛进,Amazon Prime原创剧集屡有斩获,自研游戏也终于开张了。此外,在出版领域,亚马逊的实力早已不可小觑。在亚马逊的战略版图中,媒体内容是与电商、云计算并列的三大增长引擎;公允地说,它的内容业务发展水平远强于谷歌。
微软就不用说了,死磕游戏二十年,砸进去了数百亿美元,不久前又以687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动视暴雪。自从现任CEO上任以来,微软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自研工作室也越开越多,俨然有凌驾于索尼之上的势头。
腾讯就不用说了,除了微软之外,美国任何互联网巨头的游戏业务若要与它对比,那都是在碰瓷。在华语市场,腾讯的影视业务做的其实也还可以了,问题主要是这块水土不好,而非腾讯怎么不行。
自从成立以来,Meta不但毫无内容基因,而且没有显示过对内容业务的兴趣;Facebook和Instagram也谈不上什么“内容平台”。就拿“元宇宙”赛道来说,Meta仅有的内容动作是于2019年11月收购了Beat Games,也就是当年最流行的VR音乐游戏《节奏空间》(Beat Saber)的开发商。被收购的Beat Games保持着独立运营,至今还在对《节奏空间》进行扩展开发,但还没有发布下一代产品。这就是Meta在内容领域仅有的存在了……
这点积累,这点投入,这点重视程度,拿什么跟武装到牙齿的竞争对手打?如此孱弱的Meta如果还能赢,那不叫没天理,那叫老天瞎了眼。我相信这一次老天应该不会瞎眼。元宇宙如果不能实现也就罢了,假设能实现,苹果、腾讯、亚马逊、微软有可能是赢家,Epic、Take-Two、索尼、任天堂有可能是赢家,网易、米哈游、心动、叠纸有可能是赢家,反正轮谁也轮不到扎克伯格。
无论如何,Meta肯定不会放弃以VR技术为发展方向,因为它已经投入了十年的时间和几百亿美元的研发成本。但是,扎克伯格可能换一个名词去形容他的VR愿景。就像在2020年以前,扎克伯格极少提到元宇宙一词,到了2021年却摇身一变成为元宇宙的旗手,表现了对市场热点的敏锐嗅觉,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如果去掉元宇宙一词,他还可以使用远程办公、虚拟办公、VR传送(Teleport)……等各种新概念。唯一的问题是,届时Meta会不会又要改名?
怪盗团诚意出品
原文标题 :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要是能成功就有鬼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