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蚁视要用AR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是AR还是VR?TDST详解
陀螺君在拜访蚁视时曾经见过这款产品的手板模型(并未体验到),蚁视Mix手板模型墨镜形式,看起来像一体机,不过了解后得知需要连接PC的产品。覃政称之后不排除会连接掌上主机的可能性。
由于没有体验到这款产品的技术原型机,所以现在知道的只有相关外形以及部分参数。
蚁视Mix 技术原型机
光学方案:TDST
视场角:96度
追踪:支持手势识别及双目SLAM定位追踪
内容:兼容Steam平台
提到AR眼镜的光学显示方案,比较了解的有离轴光学、棱镜、自由曲面、光波导、第二代光波导以及MagicLeap的光纤扫描光场显示技术。
而对于TDST,陀螺君咨询了行业相关资深从业者也表示从未听说过。覃政对此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在AR领域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叫VST,一个叫OST。VST就是Video SeeThrough,它的做法就是通过摄像头看到图像,然后再给显示出来。VST的话它必须得用两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拍摄到图像,再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蚁视提出来的,是区别于VST和OST之外的一种。
“TDST是全新的一种光学技术。其实核心就是说我们做AR,而做AR的核心就是要让人眼既看清楚外面的光线,又看清楚我们需要给他显示的虚拟光线。VST它是把外界光线采集起来,然后跟要处理的光线混在一起,一个显示屏上直接显示给你看,它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混合的。那么OST是直接对光学上进行混合,外部光线直接射进来,内部光线通过反射或者衍射进来。我们做的TDST方式是,它并没有尝试将两种光线直接混合在一起,而是说它用一种快速切换的方式,让你在一段时间之内看到外部光线,一段时间之内看到内部光线。然后由于这个切换速度非常快,大约每秒钟300次以上,所以你基本上感觉不到这两种光线是在不同时间显示的,也就是说它其实是利用了人眼的一种视觉暂留的原理。”
“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部件叫时分光学调试器,它是一个高度运动的光学晶片。这个光学晶片里面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它的平光层,另一个是它的屈光层。平光层就是跟一片普通的窗户玻璃一样,你可以透过它看到外面。屈光层跟我们现在的VR镜片很类似,它带有一定的焦距,可以对近处的平面进行成像。那这两种东西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之下,它就会碰到不同的光线。当它碰到自然光线的时候,平面层可以允许自然光线的透过,而这个屏幕发出的光线,就是虚拟光,是透不过它的。而这个我们的屈光层,自然光线经过它之后会被遮挡,而屏幕光线可以透过它,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实现了对于外部光线和内部光线同时处理。”
“另外,为了避免闪烁,它会调到一个频率让人眼感觉不到闪烁,其次功耗尽量要低,让它不能跟屏幕的闪烁频率发生耦合。因为我们知道屏幕一般是90赫兹、75赫兹、60赫兹、120赫兹,所以你不能是它的倍数或者是它的一半,如果跟它的倍数发生一致的话会发生一些闪烁。”
另外,据覃政称,TDST不同于行业现存的“视频透视VST”和“光学透视OST”,相比于“曲面反射”技术体积更小,比“光波导”技术视角更大。
如何解决内容问题?VR直接转AR
纵观市场上所有的AR眼镜,几乎90%以上都是应用于企业,特别是工业领域。然而,在蚁视这款眼镜的使用场景上,覃政认为虽然会有一部分的行业应用场景,比如教育或者是工业,但短期内的核心还是游戏。在他看来,除了游戏之外,所有的VR社交、视频这些,可能都没有那么真正的激动人心。
蚁视Mix技术原型机可以切换两种模式,VR模式和AR模式,VR模式中直接兼容Steam的内容;而AR方面为了填充内容,覃政提出了一种让VR游戏转AR的解决方式。听到这个的时候陀螺君表示非常惊讶。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覃政如此说道:“其实VR转AR只需要一步就可以实现,只要把游戏里面的场景做成黑色。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在显示的时候,因为有内光和外光,内部光线会从屏幕上发出来。如果背景是黑色的,那么它就不发光,不发光它就不会对外部光线产生干扰,所以当你看外部光线时就可以透过它看到,你就能看到、感受到外部的光线,所以你看到那个黑色的部分在你的视野里面其实就是透明的。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做出来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做出来一个海底世界,我们把那个大海全删掉,就是它有一个鱼在空中飞,然后背景做成黑色,然后我们带上那套设备来看,这个鱼我们就觉得它飘在我们的房间里面是一样的。”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