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CPU/GPU 传感/识别 显示/微投影 追踪/定位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声学/光学 通信 OS/软件/算法 云服务/大数据 材料 其它
终端:
头盔 眼镜/盒子 一体机 配件 服务 渠道
应用:
游戏 影视/动漫 娱乐 医疗 军事 媒体 旅游 购物/餐饮 教育 工业/农业 家居 设计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VR硬件的2018:精彩而残酷!

2019-02-13 16:53
VR陀螺
关注

大朋

VR硬件的2018:精彩而残酷! | VR陀螺

在今年,虽然大朋没有推出新的PC VR设备,且在PC VR的软件更新上也保持在维护的阶段。但在番禺的市场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朋在广东的游戏游艺设备使用率上达到近80%。在B端的PC VR市场份额占比率上也仍然占据着较高的份额,尤其在广东一带。大朋不仅在番禺等地设立售后服务点,同时还提供给番禺游戏游艺硬件生产上各种价格优惠,这也使得大朋在番禺市场的名气颇高,当然在18年一整年的动向来看,我们能发现大朋的硬件研发方向在往一体机转移。至于盈利情况,在2019年年初的发布会采访中,大朋CTO章立表示,大朋已进入正现金流。

小派

一直主打高分辨率,且定位C端市场的小派,在行业内获得关注的同时又备受质疑。主打C端使得小派不得不直面PSVR、Oculus、HTC等强劲对手。在2018年10开启的预售产品中包括小派8K、小派5K Plus和小派 5K BE三款系列高端头显产品,而这三款高端头显产品的海外预售单价分别为899美元、699美元和999美元,国内预售价格分别为6999元、5399元和7699元。就价格而言,与三巨头的产品相比,小派在价格上并不占据优势。仅靠高分辨率是否能在PC VR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还需等待市场的考验。

VR硬件的2018:精彩而残酷! | VR陀螺

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开启,小派团队已经在“小派8K”项目上打磨了近24个月的时间。小派8K VR头显在初次亮相时,曾在Kickstarter众筹网站上成功获得5946位支持者提供的423万美元,成为Kickstarter“最高金额VR众筹项目”。但是其设备的销售是否能达到预期,陀螺君认为难度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售之初,小派曾表示小派8K头显未来4个月的产能能达到1万9千套。而若达到这一供销,小派基本能达到营收平衡。

在2018年里,有两家PC VR厂商让我们觉得最遗憾——蚁视和StarVR。

蚁视

2014年年初成立的蚁视跟VR产业一样,经历辉煌。从10多人的团队扩张到100多人,然而现如今重新回归到10多人,而企业的定位也从之前的VR产品线转向了AR。

VR硬件的2018:精彩而残酷! | VR陀螺

对此CEO覃政在采访中表示:“VR/AR前期大厂不关注的时间段,小公司是有些机会,然而目前格局已经改变。国内华为、小米,国外苹果、微软都在卯着劲做下一代VR/AR,我觉得未来在这个平台级的战场上,对小公司的机会已经关闭了。小公司除非在这1-2年的空档期迅速成长为大公司,就像小米一样迅速成长起来,跟它们去抗衡。”在覃政看来,在平台级的赛道上,对小公司的机会已经关闭。

StarVR

StarVR曾被许多业内人士看好,但在2018年11月20日推出StarVR One之后不到1个月时间内就宣布申请破产重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惋惜。StarVR的失败,陀螺君在往期的文章中就曾分析过。

VR硬件的2018:精彩而残酷! | VR陀螺

依靠超宽广角、眼部追踪、AMOLED屏等等一系列高配设定,StarVR在起初的PR中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后续的发展中,StarVR也凭借线下娱乐定制化需求,在一些高端主题乐园的使用占比上逐渐提高。然而后续正式面向市场推出时,因宏碁终止对宏星技术的6000万元增值,以及StarVR对技术市场的错误预估,让StarVR逐步走向深渊。而最后的公开3200美元的售价也让绝大多数的开发者们望而却步。

小结

总而言之,PC VR产品作为VR硬件版块中发展较早、体验最好且门槛最高的产品,其是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陀螺君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但从该品类的市场占有率来看,陀螺君认为PC VR的占有率将会远低于移动端,如同现如今的手机与电脑。但是随着PC VR的发展,其会形成一个稳定且忠实的高端用户群。

在PC端的设备发展史上,我们能发现细分定位在市场洗礼中不断的完善,在今年尤为明显。从16年的泛用户定位,到18年的明确定位消费。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都在对自身的产品线进行细分。

当然除了硬件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便是内容层面的缺失所带来的用户忠实度低的情况。不少行业应用从业人员、线下娱乐人员表示,“缺乏内容的PC VR硬件,就如同身处于‘有车没油’的尴尬场景的乘客,弃车是不可能的,但‘买油排队’的时间已经让他们的消费用户对此失去了兴趣”,而他们所渴望的是类似《Beat saber》的爆款来激发硬件消费用户的热情。

在2018年一整年的采访下来,陀螺君了解到腾讯、华为、联想、京东等众多国内大厂其实一直在做相关技术储备。大厂们在做技术储备时,并不急于市场化,其主要的目的是在此时聚集核心的人才和技术,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存在,技术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除了VR技术本身的发展外,5G、AI的发展也将成为VR爆发的跳板,而如今大厂要做的便是为后续市场爆发时能有充足的准备...

头6手6 VR一体机大势所趋内容乏力亟待解决

特别是巨头进入,VR一体机成为正规军,不仅提高了产品体验,也聚集了更多优质的内容。而这一年VR一体机在C端的销量也证明了这种形态的产品的潜力。那么如何让一体机在价格和体验的平衡上获得更大的提升?这便是2019年VR一体机发展的首要方向。

Oculus Go

VR硬件的2018:精彩而残酷! | VR陀螺

与PC VR一样,提起VR一体机,首先要提到的便是——Oculus。

2018年5月份Oculus Go的推出可谓是点燃了VR一体机市场最为关键的一把火。199美元及299美元的大众售价,高性价比及高完成度,使得产品在推出后获得不少市场用户的认可。对于一贯重视C端的Oculus来说,这样的布局也无可厚非。根据首月应用商店的数据显示,Oculus Go的首月成绩就达到了20万台以上。

继Oculus Go推出后,与其合作的小米在同月31的小米8发布会上推出小米VR一体机。与Oculus不同的是,小米推出一体机的行为更多的是在探索C端VR一体机市场。而在后续的内容更新上,小米显得有些乏力。但是在产品效果上依然是国内排名靠前的产品。据小米生态链公司临奇科技透露,Oculus Go及小米VR一体机的总销售额已达到数百万台。对此,多数业内硬件开发者表示质疑并认为Oculus Go及小米VR一体机的销售额仅达到百万台。但不管如何,Oculus Go在目前C端市场上可谓是称得上口碑和销量第一的一款产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专题

    VR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